原创 打卡能源博物馆 感受满满搞机的软件不用下载嘉兴圈工业风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潘舒畅) “五一”小长假首日,东屿电厂能源博物馆和工业遗存展厅开门迎客,50名本报小记者率先尝鲜,在温州市南浦小学科学教师黄瑞特的带领下,开启一场工业风满满的博物馆研学之旅。

“在温州人的记忆里,东屿电厂是不能绕过的存在。”漫步于展厅,讲解员为小记者们介绍了东屿电厂的“前世今生”。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发电厂,曾与梅屿发电厂、百丈漈水力发电厂同时承担着整个温州地区的电力供应,也为城市发展大型工业提供专线供电。上世纪90年代初,东屿电厂承担起温州市区80%的用电负荷,是当之无愧的“温州之光”。

“你们知道温州什么时候亮起第一盏电灯?亮灯的地方又在哪里?”小记者黄梓轩发现,展厅墙上的一幅油画道出了答案。这幅油画记录了温州第一道“电光”:1914年3月27日,五马街口宁台旅馆开业,安装电灯200余盏以招徕顾客,一时之间万人空巷,争看这不用灯油的“火”。

在能源博物馆,小记者们对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科学课上,黄瑞特以挤洋葱发电、跳舞发电、细菌发电、昆虫发电、呼吸发电为例,请小记者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想象,设计一种节能降碳的发电方式。有小记者提议用太阳能制作电风扇,DIY微型水电站、用风力带动发电等。

为期半日的东屿电厂研学之行,小记者意犹未尽。“老电厂变身博物馆,这个构思真的很棒。”小记者林瑜灿说。“我看到以前从未见识过的蒸汽锅炉,了解了燃烧煤产生蒸汽带动发电的原理。”小记者吴直睿表示,这比单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要形象、生动、立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