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振常:打破时空壁白白色2021永久承人加密通道垒 实现医学数据共享

本文转自:人民网

欧阳易佳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发言。受访者供图

近日,人民网金台圆桌组织的“健康中国视野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在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应顺应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中部分CT和核磁等高端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核磁技术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5T核磁设备填补了国际上的技术空白。至于CT技术,我国研制的超高分辨率骨质专用CT,其分辨能力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健康评估和疾病的精准诊疗离不开影像医学,影像设备是关键环节,也就是高性能的医学影像设备是获取数据、解析数据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虽然大多适用于人体从头到脚的各个系统,但在特定系统的表现上并未达到最佳效果。未来的影像设备研发应聚焦更为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如骨质CT、肺部CT等。这种针对特定器官的研发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检查效果,确保该器官获得最佳的影像呈现,还有助于降低成本。

当前,影像人工智能主要基于疾病或征象开发的辅助诊断系统,在临床工作中,放射科的诊断思维则是按照特定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最终形成诊断报告。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上与临床的诊断思维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方面,尚未能完全达到开发人工智能时的预期效果。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产品商业模式,打破时空壁垒,实现医学数据的共享,已得到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公众的广泛重视。共享的基础在于互联,医学影像的互联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放射科内部的数据共享互联,使图像传输和解读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医院内部的诊疗工作互联,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影像数据和临床数据的互通,允许对患者进行360度全方位的医学数据分析与共享;三是社会医疗资源的互联,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国家的互联共享,以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到来,医学教育也需与时俱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为临床诊疗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