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开启盾构施工,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火车历史

来源:极目新闻00:07极目新闻记者吕锐通讯员任志宏张玺5月16日上午10时18分,伴随着“定海号”“甬舟号”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刀盘同时转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式迈入盾构施工阶段,标志着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定海号”盾构机整装待发隧道创多个之最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该隧道连通宁波、舟山两市,全长约16.18千米,是世界目前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四高、三大、两复杂”高度概括了工程之难:“四高”即隧道施工将攻克近200兆帕高强度弱风化凝灰岩,挑战0.85兆帕高水压下施工,完成径向错位小于20毫米的海底盾构高精度对接,直面21.2米断面水深下盾构机洞内拆机高风险;“三大”即盾构机开挖直径大,海底对接施工作业难度大,隧道穿越地层多变岩性相差大;“两复杂”为不良地质复杂和水下地貌复杂,隧道范围内共有9处断层、6处节理密集带、1处构造影响带,水下地形遍布冲淤变换的潮流脊槽和水下浅滩等复杂地貌,施工隐患陡增。盾构机引入了12项尖端科技“海底隧道盾构段长度约11.21公里,我们承建了舟山金塘侧6.27公里施工任务。”在汉央企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参与“穿海”施工任务的“定海号”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达14.57米,整机长度约135米,总重量约4350吨。

盾构始发现场为应对复杂的海底工况,盾构机搭载了国际先进且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智慧盾构系统,创新应用了隧道智能及绿色建造新技术,率先引入超前地质预报、饱和带压换刀、盾尾同步双液浆、盾体双层壳体、管片浮动监测和壁后注浆扫描等12项尖端科技。为确保海底隧道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在此前盾构机选型及组装调试过程中,建设者多次邀请内外部盾构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论证,依托自有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验室,全力推动大盾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模拟了盾构机在海底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挑战,可确保盾构机以最佳姿态完成海底掘进施工。采用“盾构施工工人产业化”模式16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施工斜井进入盾构施工现场,长逾百米的盾构机内部干净整洁,施工操作井然有序。

盾构机内部中铁十一局盾构队队长周法庭介绍:“后续施工中,我们将攻克复杂海域环境下长距离、高水压盾构掘进,超大直径盾构海底对接、拆解等八项技术难题。”针对大盾构在软硬不均和长距离、大埋深、高水头地层中的掘进难题,建设者还将从盾构泥浆参数、盾构机姿态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过程控制。此外,在施工管理上,建设团队依托国内市场中独有的“盾构施工工人产业化”模式,细化落实“人机一体、定人定机、专业维护、责权利相统一”管理机制,结合安全、整理、清扫等六项核心要义为主要指标的“6S管理”,现已初步实现了“项目管理精细化、现场管理工厂化”的发展目标。据了解,负责金塘侧海底隧道掘进任务的中铁十一局,拥有盾构掘进里程超700公里的过硬实力,保持着盾构下穿铁路、地铁既有线、密集房屋建筑群等“零沉降”施工记录,被誉为新时代“盾构铁军”,其系统掌握的智慧盾构管控、复杂条件下盾构超近距下穿既有线、极限狭小空间大直径盾构快速解体等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将为金塘海底隧道这项世界级工程注入更多科技动能。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火车历史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工程是实现浙江省高铁1小时交通圈建设目标的需要,也是加快舟山及宁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该工程全长约76.4公里,线路西起宁波东站,向东延伸至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舟山本岛,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线路通车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火车历史,对舟山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切实促进甬舟同城化发展,构建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