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长期大额存单和智能通知存款纷纷下架,银行和研究机构预计

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空间或已打开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存款市场近期又传来新动态。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近日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多家中小银行5月以来加入存款“降息”大军,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高息揽储工具纷纷叫停或下架。

众多银行和研究机构预计,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空间已打开,未来调降存款利率或将成为常态,以压降存款成本、减缓银行息差收窄压力。

中长期大额存单额度告急

“之前觉得存三五年时间太久了,现在后悔当时没多存点!”想起当时对银行推荐的大额存单产品“爱搭不理”,北京储户冯先生有些懊恼:多家银行不再发售长期限的大额存单,哪怕找到了期限较短的在售产品也得“抢额度”。

近期多家银行加入了下架长期大额存单产品的队列。民生银行App显示,该行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仅有1个月及3个月期限,利率均为1.7%,暂无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的银行,4月初,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停售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一度引发市场关注。该行工作人员曾表示,此举并非停售,只是长期限大额存单额度有限,后续会视整体资产负债情况确定未来产品发行计划。不过,目前在售产品中3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一直缺席。

记者查询各家银行App发现,目前各大银行大额存单产品都比较紧俏,长期限产品变得尤为稀缺,其他期限产品面临期限和额度难两全的情况。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10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仍然还有额度,利率为2.35%,3年期、2年期、1年期起存的20万元起存大额存单产品均显示“售罄”。目前,不少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已与定期存款产品相差无几。

“揽储利器”加速退场

不只是大额存单“一单难求”,被称为“揽储利器”的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类活期”存款也迎来调整,主打“起点低、期限灵活、收益高、自动滚存”的智能通知存款也一时难觅。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的队伍迎来扩容。邮储银行于5月13日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存量可自动转存的个人通知存款(含梦想加邮站)产品将不再自动转存;5月10日,交通银行公告称,将于5月15日终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是一种介于活期和定期存款之间的存款,是商业银行为了揽储而推出的高息存款产品,具有自动滚存的功能,可以灵活支取。5月以来,渤海银行、广发银行以及大连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取消旗下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或直接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早在2023年5月,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就已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或下调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

昔日被称为“揽储利器”的高收益产品加速退场,传递出银行对于长期限高成本存款的审慎态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的举措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息差,即压降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利息差,通过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比例从而降低负债端成本,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将至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透露,将压降高付息产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监管层也对存款市场给予关注,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特别提到“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人民银行近期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

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的政策信号已经释放,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近期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存款利率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光大证券研究所表示,监管已经通过禁止手工补息等方式规范高息揽储的行为,对不规范行为“打补丁”,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的空间打开。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中国大部分银行的营收主要来源就是净息差,利息的净收入基本超过70%。她建议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存款成本的管控,拓展收入来源,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趋势,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可主动调整投资心态,通过财富多元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追踪_八尺异形怪谭免费观看_掌握事件关键发展”

原创 进一步下调八尺异形怪谭免费观看存款利率空间或已打开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长期大额存单和智能通知存款纷纷下架,银行和研究机构预计

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空间或已打开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存款市场近期又传来新动态。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近日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多家中小银行5月以来加入存款“降息”大军,手工补息、智能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高息揽储工具纷纷叫停或下架。

众多银行和研究机构预计,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空间已打开,未来调降存款利率或将成为常态,以压降存款成本、减缓银行息差收窄压力。

中长期大额存单额度告急

“之前觉得存三五年时间太久了,现在后悔当时没多存点!”想起当时对银行推荐的大额存单产品“爱搭不理”,北京储户冯先生有些懊恼:多家银行不再发售长期限的大额存单,哪怕找到了期限较短的在售产品也得“抢额度”。

近期多家银行加入了下架长期大额存单产品的队列。民生银行App显示,该行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仅有1个月及3个月期限,利率均为1.7%,暂无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家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的银行,4月初,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停售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一度引发市场关注。该行工作人员曾表示,此举并非停售,只是长期限大额存单额度有限,后续会视整体资产负债情况确定未来产品发行计划。不过,目前在售产品中3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一直缺席。

记者查询各家银行App发现,目前各大银行大额存单产品都比较紧俏,长期限产品变得尤为稀缺,其他期限产品面临期限和额度难两全的情况。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10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仍然还有额度,利率为2.35%,3年期、2年期、1年期起存的20万元起存大额存单产品均显示“售罄”。目前,不少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已与定期存款产品相差无几。

“揽储利器”加速退场

不只是大额存单“一单难求”,被称为“揽储利器”的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类活期”存款也迎来调整,主打“起点低、期限灵活、收益高、自动滚存”的智能通知存款也一时难觅。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的队伍迎来扩容。邮储银行于5月13日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存量可自动转存的个人通知存款(含梦想加邮站)产品将不再自动转存;5月10日,交通银行公告称,将于5月15日终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是一种介于活期和定期存款之间的存款,是商业银行为了揽储而推出的高息存款产品,具有自动滚存的功能,可以灵活支取。5月以来,渤海银行、广发银行以及大连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取消旗下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或直接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早在2023年5月,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就已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或下调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

昔日被称为“揽储利器”的高收益产品加速退场,传递出银行对于长期限高成本存款的审慎态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的举措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息差,即压降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利息差,通过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比例从而降低负债端成本,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将至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透露,将压降高付息产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监管层也对存款市场给予关注,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特别提到“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人民银行近期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

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的政策信号已经释放,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近期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存款利率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光大证券研究所表示,监管已经通过禁止手工补息等方式规范高息揽储的行为,对不规范行为“打补丁”,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的空间打开。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中国大部分银行的营收主要来源就是净息差,利息的净收入基本超过70%。她建议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存款成本的管控,拓展收入来源,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趋势,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可主动调整投资心态,通过财富多元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