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莫把“罗志祥5G高清视频入口提醒”当“唠叨”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莫把“提醒”当“唠叨”

■刘淼

我们常说,带兵人要有一张“婆婆嘴”,要不怕多说话,多关心爱护战士,这是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战士有了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战士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多提醒,多指点迷津。

前不久,笔者在蹲连住班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名战士平时比较粗心,经常忘这忘那,班长骨干提醒的次数多了,他也会觉得不耐烦。一次,该战士参加军士选晋考核出发前,班长提醒他不要忘记带证件,这名战士还嫌班长唠叨,结果一摸口袋才发现,证件确实没带,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事情虽小,但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战友们思考:为什么一些战士会把带兵人的提醒当作唠叨?

笔者观察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怪战士,因为某些带兵人的提醒方式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带兵人布置任务时总喜欢说“拿出最高标准来”“抓紧时间不要磨蹭”,但究竟什么才是最高标准?到底用时多少才算快?这种笼统的指令,让战士执行起来经常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对此产生“免疫”。再如,有的带兵人喜欢在点名时“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把所有工作事无巨细提醒一遍,结果战士们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说与不说效果差不多。

究其原因,是这些提醒都没有说到关键点、要害处。须知,注意事项只有与官兵个人实际结合起来,才更容易引起重视。一次调研中,笔者注意到某连干部骨干人手一本“知兵录”,上面详细记录了战士们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等内容。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前,连队都会将任务重点和容易忽视的细节梳理出来,然后依据“知兵录”上的信息,因人而异地对战士进行专门提醒。对于一些“放心人”,自然“响鼓不用重槌”,他们只是简单交代重点即可;而对于一些“重点人”,他们就会耳提面命、反复叮嘱,直到其了然于心为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无论工作提醒还是谈心谈话,带兵人必须眼里“有人”,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办法。尤其在深化政治整训的当下,各级带兵人更要有一张“婆婆嘴”,对战友常“咬耳朵”、多“扯袖子”,人不厌其烦、事不厌其小,始终保持警钟长鸣。

在此过程中,官兵们要懂得和体谅带兵人的良苦用心,从“唠叨”中听出真关心真负责,从“提醒”里获取真告诫真警醒,做到不偏方向、不入误区、不走弯路,从而走好踩实军旅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海军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