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NS^SO��uSbih:g �细节里

珊瑚茶店铺开展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体验茶艺。(受访者供图)

5月8日,在市第52中学,来自新疆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为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据了解,新疆博物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计全新的研学课堂和教育活动,流动博物馆也将走进更多大中小学校,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全媒体记者石磊摄)

5月1日,游客穿着传统服饰来天山明月城游玩。(全媒体记者雷婷摄)

南湖北路的新锐艺术中心国风水墨展现场。(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 实习记者雷婷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在乌鲁木齐,花样“国风”不断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一件衣服、一碗茶,都能为年轻人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如今传统文化元素正出现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行走在乌鲁木齐街头,身着新中式服装的青年,手捧一杯茶饮,感受味蕾上的东方美学。

书法、茶艺、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一张张青春面孔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年轻人在生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馒欢喜中式馒头铺做的祝寿中式蛋糕。(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水磨沟区新开了一家中式馒头店,果蔬汁和面、黑豆红枣做装饰,走进店铺就能闻到笼屉溢出淡淡麦香,不一会儿国风馒头出锅了。福袋、锦鲤、元宝形态的国风馒头模样讨喜。

“我们开业才不到一个月,但生意很红火。”5月8日,店主尚文说,除了常规的枣馒头、胡麻饼这类面点外,店铺里的各类馒头几乎都是预订,尤其是最近推出的花饽饽“中式蛋糕”十分走俏,目前已有不少年轻人订购,准备作为礼物向母亲表达心意。

中式馒头受年轻人欢迎,这与开业前尚文的预期几乎一致。

“我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年轻人对传统之美十分向往,于是专门跑到山东跟着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学习了半年,原汁原味的技艺,回来后又结合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花饽饽的造型。”学成归来后,尚文拍摄制作了短视频,在线上推广,希望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可以引发年轻人的共情。的确,在后台不少人留言:“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在家蒸枣馒头,我守在灶台边等待的样子。”“过去春节老人会做花饽饽,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24岁的白菲英在店里看到“馒头花束”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真的是用面做的吗?太好看了!”白菲英说,看着造型精美的花饽饽,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温度的面点,吃进嘴里,让人念念不忘。

“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有时候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看到了传统之美。”崔娟在红光山路上开了一家名叫珊瑚茶的店铺,营造的一站式新中式体验,正成为年轻人下班后的休闲选择。

这里有静雅的茶室,也有安逸的休闲区,下班后三五好友相约,品茗闲谈、研墨挥毫,自有一派悠然自得的中式之美。

年轻人成为国潮的传播者、推动者

《只此青绿》一舞惊艳,青年心怀千里江山;《长安三万里》诗歌千古,少年一览大好河山。当下的年轻人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追随传统文化的行为也是自发的。

走进新疆博物馆,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文物原型图案设计的五星丝巾、五星领带、五星瓷器套装、冰箱贴、鼠标垫等多个爆款产品,紧扣年轻人的审美和爱好。

“现在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时尚、好看又实用,我很喜欢。”市民常卓依说,她时不时就会来新疆博物馆的文创区逛一逛,每次看到各式的文创“新品”都眼前一亮。

而一组以“班超”“张骞”“耿恭”“郑吉”的IP形象为主,结合当季流行的多巴胺色彩的软胶毛毡笔套装文创产品,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守望吧疆山“系列毛毡笔受欢迎,不仅是因其可爱的卡通形象,更因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今,美术馆、博物馆成了热门打卡点,正是年轻人“求美求善”的体现。

青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他们更希望成为新的创作者。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有一群学生,他们手绘张骞、班超等人物形象,制成软陶手伴,创业做起了“盲盒+文旅”项目。

团队的创始人刘鑫怡介绍,他们的初衷是用文创讲故事,因此设计了“疆遇良才”系列,同学们查资料、请教老师,最终选定了班超、左宗棠、张骞等8位历史人物,擅长绘画的马小艳负责手绘这些人物的卡通形象,并联系手工坊代加工制成软陶手伴,希望在打造国潮产品时做到“新中式与潮牌的结合”,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新场景”讲好中国故事。

国潮之下是“硬核”的文化自信

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正在剪裁布料,准备制作新中式服饰。(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是什么让青年以国潮之美定义流行?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认为,在选择之时,文化自信已然成竹在胸。

“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服饰感兴趣,我由衷地高兴。”郭雪琴说,店铺精心打造了“锦衣盛唐”品牌,服饰在不改变传统形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更“飒”一点的样式。这类服饰既有古人意趣,又适应日常着装轻便美观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棵树,根深叶茂。”26岁的严娟娟说,日常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关于马面裙、旗袍的介绍,并通过服饰接触到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这些都激发了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在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看来,国风文化的盛行,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是一个好兆头。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聚焦于精神世界的享受和品质消费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国风,说明年轻一代有需求、在思考、在探索,民众的文化热情被点燃。这是社会审美的共同选择,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文贯千年,潮涌东方。国潮风涌起,并不是偶然,中华传统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相信在未来,“国潮”定能澎湃不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