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眼睛”看“仙踪林welcome on line word特点大世界”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合成孔径雷达——

“小眼睛”看“大世界”

■胡勇华刁月

我们知道,昆虫复眼的运动知觉很好,能看清高速移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动物一旦受到惊吓,瞳孔会放大,将注意力集中到威胁点,捕捉更多的光线,更好地看清事物。物理学上称之为“合成孔径现象”。

孔径,是信号接收器的面积。合成孔径,则是集合多个小口径接收器模拟一个大口径接收器。孔径接收面积越大,接收信号能力越强、成像质量越好。

早期雷达的探测能力很低,将观测对象视为点目标,只能测算位置信息和运动参数。随着合成孔径技术诞生,雷达可以发现微小信号,实现对目标和场景的成像。

初期的合成孔径雷达,主要应用于机载平台,如飞机、导弹或者卫星上。与地面固定雷达不同,机载平台的运动速度很快,会造成图像散焦。平视时,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容易出现模糊。因此,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以侧视的方式工作,在一定距离内通过信号处理“绘制”出一幅电子镶嵌图。此外,雷达成像像素的亮度,与电磁波的能量息息相关。能量越强,图像越亮;能量越弱,图像越暗。为了提高图像的刷新率,每发射一次电磁波,多个孔径叠加,并存储回波信号,从而处理和形成高分辨图像。

这种高分辨成像雷达,能够“穿云破雾”,不受夜晚影响,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获得高分辨雷达图像。目前,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率达到亚米级,场景图像的质量可与同类用途的光学图像相媲美。

5年前,科学家成功“冲洗”出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是天文学家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8个高灵敏度射电望远镜联合在一起,模拟出一个口径极大的望远镜。这种将多个射电望远镜组合形成一个大的望远镜的方法,就是通过合成孔径原理实现的。

随着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出现,雷达能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高精度测量和高质量成像。相信,随着计算机性能和AI技术的突飞猛进,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对回波信号进行更好更快处理,在航空航天、空间观测、海洋监测、气象监测、军事情报等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