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母亲节来临,拒绝这些“坑妈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诈骗类型!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现在通过短视频、电商平台,父母们接触网络比较多,但是对于各类诈骗套路又欠缺足够的了解,平时我就总担心他们会被骗。”提起电信诈骗,有读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5月12日,正值第111个“母亲节”,日常生活以及网络相关的多个场景中,均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而在这类节日中,仍需注意不法分子抓住“妈妈们”消费取向、兼职挣钱补贴家用等心理,趁机浑水摸鱼实施诈骗,这也引发了部分年轻子女的担忧。

近两日,多地警方发布了母亲节相关的特别版“防骗指南”。北京商报记者综合近期诈骗典型案例发现,“妈妈们”最容易遭遇的网络诈骗类型主要包括冒充熟人类、网络刷单类、低价购物类、非法集资诈骗类、投资理财类等。其中,冒充孩子名义向妈妈索要课程费用等情况仍有发生。

据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日前发布,2024年4月,市民范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范女士的女儿,自己手机掉在水里,无法正常使用。在范女士放松警惕后,对方又接着以学校要组织培训需要交费报名,并以“即刻报名有优惠”的话术诱骗范女士转账。最终,范女士被骗3万余元。

无独有偶,广西桂林市兴安县警方近日披露,辖内一名女士收到“女儿”消息,声称需要8.4万元报名国内某知名大学培训班,成绩优秀可以保送该大学研究生,课程结束后,还可以领取学费70%的补贴。随后,该女士收到了“招生老师”发布的培训课程和时间安排,并提供一个银行账户让其转账。在转账8.4万元后,该女士将转账截图通过微信发给女儿进行核对,这才意识到被骗。

“诈骗分子会利用节日氛围和人们的喜庆心理,设计各种看似合理、诱人的骗局,母亲节涉及了多个年龄层的女性群体,社交、购物活动相较平时更为频繁,因此会成为诈骗分子活跃的高发期。而节日期间往往容易使人心情放松、警惕性降低,也更容易受到诈骗分子的诱导,为其获取非法利益创造机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称。

综合警方披露的案例来看,年轻母亲群体更易陷入刷单兼职、虚假交易类骗局中。年长母亲群体则更容易在投资理财、冒充熟人、养生保健类诈骗中踩“坑”。同时当前电商平台各类营销活动种类繁多,虚假客服、“中奖”扫二维码等骗局也在节日期间蠢蠢欲动。

对于各类高发骗局,警方在“防骗指南”中提示年轻子女,节日期间在向“妈妈们”表达爱意的同时,也要帮助她们远离诈骗。通过分享实际案例,让“妈妈们”充分了解各类骗局实施的操作流程,帮助她们提高自身金融、网络知识,并引导她们选择正规平台进行理财、购物。

王鹏则建议,在母亲节期间,要特别留意与节日相关的诈骗信息,如虚假促销、假冒子女索要钱财等。遇到此类情况,务必先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同时,年轻子女在购买母亲节礼物时,选择正规渠道和商家,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未知二维码造成自身资金损失。

“总之,在母亲节期间,我们要保持警惕,谨慎处理与节日相关的信息和交易,确保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王鹏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