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生态司法+碳汇公交一晃一晃就进去了怎么办代偿”实现“两山”价值转化

本文转自:滨城时报

滨海新区圆满完成林业碳汇一期项目

“生态司法+碳汇代偿”实现“两山”价值转化

■ 记者 陈西艳 戈荣喜 战旗 报道 通讯员 李钊 摄影

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官港区域)

■ 滨海新区林业碳汇一期项目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4965万吨,核算价值金额100余万元,购买金额排在全国前列

■ 所谓“生态司法+碳汇代偿”,是指引入司法机制,让未进入环境损害审判程序、执行案件调解程序的当事人缴纳环境损害补偿金,自愿以用补偿金成立环境信托项目的方式进行生态损害补偿,认购碳汇替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

■ 碳汇是指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日前,滨海新区圆满完成林业碳汇一期项目,标志着滨海新区以“生态司法+碳汇代偿”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成功实现“两山”价值转化。该项目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4965万吨,核算价值金额100余万元,购买金额排在全国前列。生态转化价值将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养护资金投入,可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森林碳汇能力。

碳汇购买金额居全国前列

所谓“生态司法+碳汇代偿”,是指引入司法机制,让未进入环境损害审判程序、执行案件调解程序的当事人缴纳环境损害补偿金,自愿以用补偿金成立环境信托项目的方式进行生态损害补偿,认购碳汇替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例如某涉嫌环境违法的当事人,愿意接受调解并缴纳环境损害补偿金,并自愿把补偿金委托给信托机构,用来购买植树造林核证的碳汇。”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滨海新区始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一方面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但部分行业由于其本身存在特殊性,难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而之前的“一罚了之”并不能实际解决这类企业存在的环保难题,需要坚持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创新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大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方法途径。

据介绍,区农业农村委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于2022年7月8日达成合作,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为基础,组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通过对绿屏内现有符合《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标准的8950.56亩林木展开项目审定、监测、减排量核证等工作,在第一监测期(2018年4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核证减排量为1.496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尽快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区农业农村委和天津市最高人民法院通力合作,与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式签署天津滨海新区碳汇造林项目认购协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根据2023年11月14日至11月27日近10个交易日CEA交易均价进行测算,以每吨72.17元的价格交易核证减排量1.496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生态转化价值108.002405万元。该协议的成功签订标志着天津市首例因环境公益诉讼建立公益信托,并通过认购碳汇替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项目成功落地。此次碳汇购买金额108.002405万元排在全国前列,天津市向“生态司法+碳汇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迈出坚实的一步。

“碳汇代偿”具多重优势

据了解,碳汇是指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广义来讲,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当事人请求以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意见、不同责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准许”。被告人自愿认购碳汇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既是多元化修复性司法的手段创新,更是传统修复性司法工作转型升级为科技化修复的标志。

与责令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责任主体通过植绿修复生态环境的做法相比,运用“碳汇代偿”机制修复生态环境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此举既有助于从法律上震慑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也有助于倒逼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责任主体面对碳汇交易成本压力,主动遵守生态环境法律,自觉减少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运用“碳汇代偿”机制修复生态环境还具有放大效应,尽管在表面上违法责任主体通过“碳汇代偿”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只是一次替代性的生态修复,但由于该笔碳汇可以再次在碳汇市场进行交易,必然会产生替代性修复生态的溢出效应,从而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碳排放的动态平衡。

区农业农村委“生态司法+碳汇代偿”模式破解了生态司法中长期存在的“定了罪、罚了人,但修复难”的问题,采用“碳汇代偿”新模式,与传统的“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科学搭配,构建环境资源修复项目库,为生态修复找到“最优解”。自此,“碳汇代偿”作为修复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办法,被贴上了司法标签。

“近年来,我们持续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打好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这张生态好牌,探索总结出一批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两山’案例。”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滨海新区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以“生态+”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绿色发展优化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进一步丰富生态产品,全力打造“两山”价值转化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