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韩矿砖专区2020绘就天蓝水碧美画卷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绘就天蓝水碧美画卷

—— 吉安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全市人均碳排放量保持在1.76~2.06吨区间,远低于全国平均值(8吨左右);2023年,吉安国家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井冈山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验收……一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聚焦聚力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绿色化、低碳化迈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立低碳发展导向

“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我市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积极探索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低碳城市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各项重点任务,印发《吉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吉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基本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和评价考核制度。

“在系列绿色低碳发展制度保障和引领下,我市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了风能、水能、光伏产业、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多种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成果显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投产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72%,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43%;天然气用气总量达2.3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达186.6万立方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水力发电量均在全省领先。

强低碳发展效能

数据显示,我市去年绿色贷款余额达546亿元,同比增长64.46%。

我市深化绿色金融产品改革,创新推出“GEP贷”“碳汇收益权质押贷”等绿色信贷产品,着力构建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企业项目支持力度,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政策工具落实落地。

截至去年底,我市引导市城投公司、新庐陵公司发行绿色债券36亿元,有效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全市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13.76亿元,支持企业17户。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支持低碳发展能力体系建设、低碳示范区创建、低碳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工程打造、林业碳汇等领域,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革新,撬动社会资金160多亿元。

提固碳增汇水平

日前,记者走进泰和县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放眼望去,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望不到尽头。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森林覆盖率仅为0.4%。”泰和县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负责人说。

泰和县探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治理小流域生态,推动试验区森林覆盖率提至67%以上,年土壤侵蚀模数由221.1吨/平方公里降至3吨/平方公里,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足500元提高到1.5万元。千烟洲红壤开发模式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修复“百佳”,载入高中地理教科书。

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林海”,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的精彩嬗变,正是我市积极探索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早在2017年,我市与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建立战略关系,在全国首创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行“足额林权抵押担保+市级风险准备金+项目林权排他性承诺+林权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复层异龄林培育”“低质低效林改造”“耙带式清山整地”“森林近自然经营”深度融合国家储备林建设之路。

目前,全市森林蓄积量1亿余立方米,森林碳汇面积2700万亩,年均吸收二氧化碳2.1276亿吨,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不断增强。

助低碳创新动能

记者走进吉州区永叔街道竹笋巷小区,感受到低碳理念渗透力: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快递柜、太阳能音乐座椅、智能垃圾回收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年发电量7000余度;所有家庭使用节能灯、一级能效家电,年均节约用电超8.5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1吨。

吉州区创新将具有历史底蕴的老旧社区与现代化低碳改造技术结合,既成功创建了低碳社区试点,又保留了片区原汁原味的庐陵文化特色。

我市大力号召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行动,在全境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多领域、多层次,构建较为完善的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低碳景区及低碳园区创建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吉安经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截至目前,我市陆续建设了省级园区循环改造项目8个,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68%;创建了省级绿色低碳县4个、低碳景区3个,钓源古村景区成为全省首个“碳中和景区”;打造了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30余个,竹笋巷社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京九社区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