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当我在郊游时,看到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花草时,我会用手机软件识别一下,很快就会得到它们的名称和相关知识。同样,当我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遇到疑问,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建筑上的,都可以用搜索软件迅速查询一下。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连接,把自己的知识库放大几百万倍。在今天我们不仅拥有一个“生理大脑”,还有一个“云端大脑”,也许我们的大脑只能记住几十首唐诗,但我们的“云端大脑”却能一字不差地记住整部《全唐诗》。

那么,我们辛辛苦苦地去背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还有意义吗?我们记住“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还有必要吗?这个无比庞大的“云端大脑”会让我们更聪明吗?

即便你能够通过手机识别出几十万种植物,你仍然无法成为植物学家。这就像把你送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你可以用手机知道每一种生物的名字和特性,但你仍无法和达尔文一样从中推演出进化论;你的“云端大脑”可以查询到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名著,但你很可能没法写出一篇像样的小文章。

创造来自知识的融会贯通,各种思想的混搭,因此,只有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知识,通过归纳演绎和联想总结,才能真正成为学问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背诵和记忆才能体会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文字之美,这和能搜索到这首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陈寅恪能把“十三经”中的很多段落倒背如流,任何一台电脑都能轻易做到这一点,但任何一台电脑也无法产生他的学问。

事实上,“云端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它却会降低我们的记忆力。2011年,哈佛大学发起一个实验,被试者每人要把40句话输入计算机中,有一半人被告知输入的内容将被存储在计算机上,而另一半则被告知任务完成后这些话会被即刻清除。在输入完成后要求被试者回忆自己输入的内容,结果那些被告知会被即刻清除的人记住的内容,远比那些得知句子会储存在电脑上的人多得多。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2013年,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被试者按照预先指示去观赏特定的画作。依照实验设计,有些人用相机拍下画作,有些人只简单做笔记。第二天,研究人员询问他们对画作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拍照的人在辨别画作、回忆细节等方面都表现得较差。

我们的大脑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筛选,大脑会认识到容易获取的信息没必要都存储起来,并且也不会深入去思考。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谷歌效应”,意思是在网上能轻易找到的信息,大脑会选择自动遗忘。

当我们的大脑中储存着很多优美的文章和诗词时,我们思考时自然会有一种美感;当我们记住重要历史事件详细年代和经过时,历史就会像画面一样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不去记住这些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被另一些无用和零碎的知识占据,例如“王者荣耀”游戏每一个人物的技能。

当然,有人会说,你这是小看了科技的力量。从前一个出租车司机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勉强记得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今天,即便你第一天来到这座城市,也能轻易从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因为地图不再需要被记忆了。

这当然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仍然不会让我们更聪明,如果你的脑海里有一整幅城市的地图,你可以有很多有趣的思考,这座城市的布局是怎么样的;这些街道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来历;哪些行业和地段的人气最旺;如果自己想开家餐饮店在哪里最合适……

如今,科技让这一切思考都成为多余,网约车司机只需望着屏幕,然后跟随指令,这样做虽然省力,但同样也放弃了思考的乐趣。

点评_女生和男生一起怼怼怼_持续披露最新资讯”

原创 女生和男生一起怼怼怼“云端大脑”会让人更聪明吗

本文转自:今晚报

当我在郊游时,看到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花草时,我会用手机软件识别一下,很快就会得到它们的名称和相关知识。同样,当我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遇到疑问,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建筑上的,都可以用搜索软件迅速查询一下。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连接,把自己的知识库放大几百万倍。在今天我们不仅拥有一个“生理大脑”,还有一个“云端大脑”,也许我们的大脑只能记住几十首唐诗,但我们的“云端大脑”却能一字不差地记住整部《全唐诗》。

那么,我们辛辛苦苦地去背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还有意义吗?我们记住“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还有必要吗?这个无比庞大的“云端大脑”会让我们更聪明吗?

即便你能够通过手机识别出几十万种植物,你仍然无法成为植物学家。这就像把你送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你可以用手机知道每一种生物的名字和特性,但你仍无法和达尔文一样从中推演出进化论;你的“云端大脑”可以查询到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名著,但你很可能没法写出一篇像样的小文章。

创造来自知识的融会贯通,各种思想的混搭,因此,只有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知识,通过归纳演绎和联想总结,才能真正成为学问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背诵和记忆才能体会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文字之美,这和能搜索到这首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陈寅恪能把“十三经”中的很多段落倒背如流,任何一台电脑都能轻易做到这一点,但任何一台电脑也无法产生他的学问。

事实上,“云端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它却会降低我们的记忆力。2011年,哈佛大学发起一个实验,被试者每人要把40句话输入计算机中,有一半人被告知输入的内容将被存储在计算机上,而另一半则被告知任务完成后这些话会被即刻清除。在输入完成后要求被试者回忆自己输入的内容,结果那些被告知会被即刻清除的人记住的内容,远比那些得知句子会储存在电脑上的人多得多。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2013年,费尔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被试者按照预先指示去观赏特定的画作。依照实验设计,有些人用相机拍下画作,有些人只简单做笔记。第二天,研究人员询问他们对画作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拍照的人在辨别画作、回忆细节等方面都表现得较差。

我们的大脑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筛选,大脑会认识到容易获取的信息没必要都存储起来,并且也不会深入去思考。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谷歌效应”,意思是在网上能轻易找到的信息,大脑会选择自动遗忘。

当我们的大脑中储存着很多优美的文章和诗词时,我们思考时自然会有一种美感;当我们记住重要历史事件详细年代和经过时,历史就会像画面一样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不去记住这些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被另一些无用和零碎的知识占据,例如“王者荣耀”游戏每一个人物的技能。

当然,有人会说,你这是小看了科技的力量。从前一个出租车司机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勉强记得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今天,即便你第一天来到这座城市,也能轻易从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因为地图不再需要被记忆了。

这当然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仍然不会让我们更聪明,如果你的脑海里有一整幅城市的地图,你可以有很多有趣的思考,这座城市的布局是怎么样的;这些街道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来历;哪些行业和地段的人气最旺;如果自己想开家餐饮店在哪里最合适……

如今,科技让这一切思考都成为多余,网约车司机只需望着屏幕,然后跟随指令,这样做虽然省力,但同样也放弃了思考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