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州gogo国模人体让群众愿意“泡”图书馆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近日,广东省广州图书馆发布了2023年度“图书馆之城”建设报告。2023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数达3263.39万人次,全市外借文献量为3613.25万册次,两项指标均超过3000万,均为历史最高值。此外,广州市注册读者量559.07万人,注册读者率达29.70%。

“这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设施、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的结果,也体现了业界的共同努力。”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说。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共1020个,所有镇街均设有实现通借通还且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在政府投入保障方面,自2015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以来,广州市11个区中有8个区完成了新馆建设或者改造,区域总馆逐渐做大做强。

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高效能、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读者康幼之退休后,在广州图书馆的研究写作室参与了《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的校对工作。他说:“去广州图书馆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常态,或者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泡’图书馆的生活方式。”视障读者张文东说,广州图书馆在正门旁边设置了视障读者服务区,可见对阅读困难读者群体的重视。“来自书本的书香味道,还有摩挲纸张所带来的质感是电子阅读无法媲美的。”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获得者何绮薇说,电子阅读日渐普及,但她仍喜欢来广州图书馆享受读书看报带来的乐趣,体会阅读之美。

《2023年度广州市“图书馆之城”读者阅读报告暨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研究》日前发布,该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唐琼表示,广州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用实力“圈粉”读者。其研究显示,读者阅读的纸质图书,超七成来自公共图书馆;读者参加的阅读推广活动,超八成来自公共图书馆。读者选择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一是馆藏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能满足各种阅读需求;二是书刊借阅免费且便利,能有效减轻购书负担。

5月2日,广州图书馆的读者人数达55797人次,再创该馆开馆以来单日新高。陈深贵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市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度认可和强烈需求。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作为公共服务空间的功能日益凸显,尤其是新建的区馆和一些网红分馆,深受市民欢迎,成为市民学习、交流、休闲的重要场所,聚集了人气、形成了资源。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市民愿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进一步促进了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这种氛围又提高了市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增强了广州的文化软实力,为广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自5月1日起,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可外借册数将由目前的30册(件)提升到40册(件),是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可外借册数最多的。广州市的公共图书馆还引入积分制,已注册和新注册的公共图书馆读者获得900分的原始积分,在此基础上,设置读书加分项,所有积分可用于抵扣逾期费。此外,外借期限由现行的31天缩短至21天,同时将续借次数由现行的1次提升为3次,总借阅期限将由现行的62天提升到84天。广州图书馆技术部负责人表示,将优化、简化续借操作流程,利用短信、微信等方式在图书外借到期前提醒,并指导全市各馆完成系统设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