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产GOGO大胆人体艺术业带就业 就业育新势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产业带就业 就业育新势

——探寻三一硅能(朔州)公司的“就业密码”

三一(朔州)硅能有限公司一百台单晶炉车间内,运维工人正在监控设备运行状况。符烨邦摄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民生福祉,就业为本。近年来,朔州一大批硅芯企业、光伏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成了当地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近日,记者走访了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探寻这家领军企业背后的“就业密码”。

早上9时,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的生产车间已经嗡嗡作响。100台单晶炉稳定运转,设施班班长刘兴和其他工友们有序地进行拉晶、截断、开方、平磨作业,确保生产出的每一根单晶硅棒质量可靠。

刘兴是平鲁区凤凰城镇三百户村人。在进企业之前,他常年在上海、太原等地奔波,从事配电设备、空调系统、循环水系统运维检修工作。2021年,偶然听说家乡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在招聘技术工人,心里突然就有了想法。

“以前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也考虑过回乡就业,但发展平台和期望薪资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次,正好看到了三一企业技术人才招聘通知,就毅然回来了。”刘兴说,“朔州现在发展得很快,来了很多大公司,我对家乡发展充满信心。”

无独有偶,早年在外工作过的光伏操作工曹文平也很有感触。今年34岁的曹文平也是土生土长的平鲁人,他告诉记者:“每天动动手操作一下设备,每月就能拿到7000元左右的薪资,享受五险一金的福利,家乡的就业机会和形势是越来越好。”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能为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需求,尤其是重点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岗位供给作用特别明显。在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这种从开发、设计到生产的产业链协同局面目前就正在形成,岗位需求也是越来越广泛、高级。

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一期投产的项目为单晶硅,正在建设的为超薄单晶硅片项目,这个项目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装备及技术路线,硅片切割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化、快切化等方面领先同行,实现更高的每公斤方棒出片数和更低的总制造成本。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生高智雪就是其中一名单晶研发工程师。“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家乡能找到契合专业的岗位。”高智雪告诉记者,她的就业也侧面折射了朔州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好发展的趋势。目前,高智雪正和她的团队成员共同攻坚硅晶材料微米级切割、清洗、检测等相关技术,助力三一形成更多的硅能核心技术。

像高智雪、刘兴、曹文平这样的返乡就业人才还有很多。据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统计,目前一期总员工500余人,其中朔州本地人员占比62%,研发及经营管理人员占比27.4%,一线生产人员占比72.6%。

“不仅如此,三一在朔州一期工程项目建设,也无形中带动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三一硅能品牌负责人廖含喻说,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5GW项目达产后,将继续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为了给产业发展增添“内生动力”,朔州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纳平鲁职业中学、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7所大、中专院校上百名应届毕业生进入三一制造工厂实习,谋划推进与朔州多所大、中专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校企科研技术研发互动,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连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

随着就业增加、劳动力增长致富、高素质人才回归等一系列人才支撑效应显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了更多的活力,企业和地方发展向“双向奔赴”迈进。

据了解,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开启总规模10GW的拉晶、切片二期工厂基建。项目所在地平鲁区,1—2月累计上报产值100.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3.1%;一季度工业产值预计达149.16亿元,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

任永亮 符烨邦